近日,基石藥業公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公司實現總收入人民幣2.615億元。其中,主要產品商業化營收為人民幣2.469億元,同比增長53%。
商業化毛利率從47%提高到59%,這標志著公司自主研發的阿伐替尼、普拉替尼和艾伏尼布三款產品商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市場增長強勁。
圖1 基石藥業財報收入明細
圖片來源:基石藥業官網
與此同時,基石藥業截至2023年6月30日現金儲備為人民幣10.054億元。
得益于高價值藥品的轉型,基石藥業公司股價企穩回升。
圖2 基石藥業股價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01
研發管線有何特色?
基石藥業專注于腫瘤免疫及精準治療領域,擁有均衡的腫瘤資產,包括14項創新產品。
基石藥業的管線管理有何特色?
第一,重視全球布局,上市產品新適應癥穩健布局
目前,公司已經獲得了4款創新藥的11項新藥上市申請的批準。其中,三款為同類首創精準治療藥物,包括普吉華?(普拉替尼膠囊)、泰吉華?(阿伐替尼片)和拓舒沃?(艾伏尼布片),以及一款潛在同類最優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擇捷美?(舒格利單抗注射液)。
據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基石藥業針對已上市藥物加快推進全球布局,新適應癥在穩健擴展。其中:
普吉華?在中國大陸獲批用于一線治療轉染重排(RET)融合陽性NSCLC,應用范圍明顯擴大;在中國臺灣獲批用于治療RET融合陽性NSCLC、RET突變的甲狀腺髓樣癌及RET融合陽性甲狀腺癌。
舒格利單抗注射液在中國大陸用于一線胃腺癌/胃食管結合部腺癌(GC/GEJ)以及用于一線食管鱗癌(ESCC)和復發難治性淋巴瘤(R/R ENKTL)的三項申請在注冊審批中,在英國和歐盟用于治療一線IV期NSCLC的兩項申請先后獲得受理,目前在審批中,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陸續獲批。
第二,深耕出海戰略,搶占上市新排位
“出?!币恢笔腔帢I非常重視的商業策略,以長遠的眼光和戰略定力深耕創新靶點的排位。其中:
作為基石藥業管線2.0戰略的重磅產品,潛在全球同類最佳藥物CS5001是目前臨床開發進度全球第二的ROR1-ADC。目前該產品正在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大陸同步開展I期臨床試驗,已在多種惡性血液及實體腫瘤中展現出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初步抗腫瘤活性,預計在2023年底公布初步療效數據。
PD-1抗體Nofazinlimab聯合侖伐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III期國際多中心注冊研究已于2022年完成患者入組,處于國內PD-(L)1抗體出海第一梯隊。
開展超過十個發現階段項目,包括多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及用于治療難治性細胞內靶點的專有細胞穿透治療平臺;已獲得三種治療方式的CPT體外概念驗證,包括洛拉替尼(ROS1/ALK靶點)、Fisogatinib(FGFR4靶點)、CS1002(CTLA-4靶點)。
第三,擴充合作伙伴,提升產品可及性
處于戰略收縮的基石藥業,更明白合作伙伴的難能可貴,不斷優化商業運營體系與策略。主要表現為:
在已上市產品中,持續與禮來就普吉華?合作進一步深化,不斷推進普吉華?的商業化進程,產品商業收入實現翻番;與輝瑞就擇捷美?合作進一步深化,以推進其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
在研管線中,與恒瑞醫藥合作,加速開發及商業化抗CTLA-4單克隆抗體CS1002,CS1002聯合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b/II期試驗的IND申請已獲批并分別啟動HCC及NSCLC方面的兩項研究。
建立業界首個專注于NSCLC領域罕見靶點的肺癌精準診療聯盟,進一步提升對RET突變的NSCLC/TC、GIST中的PDGFRA外顯子18突變及IDH1突變的急性髓系白血?。ˋML)的檢測率,進而為普吉華?的商業銷售提供助力。
圖3 基石藥業的研發管線
圖片來源:基石藥業官網
02
Biotech發展啟示錄
Biotech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創新的使命。
在“內卷”疊加“資本寒冬”,更讓大家意識到,差異化的創新才能適者生存。
在血淋淋的生存境地下,基石藥業在同類靶點競爭中,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PD-1有多卷,不言而喻。
而基石藥業的PD-L1擇捷美?(舒格利單抗注射液)卻在2023年基本實現高發腫瘤治療的“大滿貫”成就,先后實現非小細胞肺癌、結外NK/T細胞淋巴瘤、胃癌、食管鱗癌的注冊上市。特別是2023年初,成為全球首個針對晚期食管鱗癌取得陽性結果的PD-L1,填補的領域空白,體現的是基石藥業差異化的質量和速度。
在進入臨床階段的時候,基石藥業的擇捷美?是國內第12個進入臨床階段的PD-(L)1,排名并不靠前,然而靠著差異化的設計(包括選擇來自Ligand公司OmniRat?平臺的全人源、全長的gG4單克隆抗體,保留ADCP活性,加強腫瘤細胞抗原表達,帶來長期抗腫瘤免疫等),實現厚積薄發,開始橫掃高發腫瘤類型、大適應癥一線治療。
縱覽全球藥企發展史,大多是一部投資并購史。
與大多數Biotech公司不一樣,基石藥業在前期基金緊張的前提下,還深化“License-in”戰略,而非“License-out”。
基石藥業獨具慧眼從國際市場引入了3款“爆款”產品,包括同類首創RET抑制劑普吉華?(普拉替尼膠囊)、同類首創KIT/PDGFRA抑制劑泰吉華?(阿伐替尼片)和同類首創IDH1抑制劑拓舒沃?(艾伏尼布片)。
這3款產品的引入,充分體現了基石藥業“選品”的眼光和智慧。
堅持“全球首創/同類最優的創新腫瘤免疫治療及精準治療藥物”這一原則,早期快速切入,商業化穩步推進。
借助優質的外部力量,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多一重的保障,不失為另外一個策略。
2023年,是中國醫藥行業極不平凡的一年。
一方面,行業內部“出清”加速進行,另一方面,加速創新藥進醫保,擴大創新藥支付比率態度明確。
拐點是否已經到來,我們不能確定。
但是像基石藥業這樣有著創新根基且打通了商業化閉環的Biotech,可能是中國Biotech發展的新范本。
只有經歷過股價的過山車,仍然能夠鼓起勇氣踏浪前行的,才可能在大浪淘沙中勇立潮頭。
文章來源:藥智網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資本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本平臺留言。